close

facebook-addiction.jpg

(寫於2016/10,實驗一週自發性關閉臉書)

  為何要關掉社群網站,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某天早上我在滑臉書時發現他們很無聊、很浪費時間,而且不會讓你更快樂,甚至反倒讓你更不快樂。另一方面,我開始去想過去沒有臉書,沒有這些社群網站時,我是怎麼過日子的,那可得回溯到我高中的時候。雖然高中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讀書,那時我看了非常多漫畫,也是畫作最多,創作慾最旺盛的時候;此外,我的視力維持得很好,一直到高三前都不需要像如今睜開眼就得戴眼鏡。

  那樣的日子我曾經覺得無聊嗎?也許偶爾仍免不了,但我發現並不比現在糟,更甚至:其實現在比較糟。當無意識地去滑過臉書頁面,想確認一下某個人的近況,結果通常還是甚麼都不知道(另一方面也是愈來愈少人傾向在臉書上透露私人訊息了),當我再度清醒時,不知不覺已經浪費大把時間,且還是感到很空虛。老實說,這跟成癮症狀沒甚麼兩樣,當app圖示右上角出現惱人的紅底白字圈圈,很難抑制想去點開的衝動,想確認是不是哪個朋友回應了,點了個讚,如果是,你會忍不住再去回應,下一個迴圈再度開始。

  而現在,愈來愈多假警報也讓人感到失望,進而麻木。臉書不斷地想要提醒流失的用戶:嘿!你存了20篇有趣文章尚未閱讀,一個月前就提醒你在社群上昭告自己的生日......

  有何意義呢?讓人疲乏。

  這些雞零狗碎的人生片段,從未像這樣氾濫的,無孔不入的介入我們的生活,但,只是點個讚,就代表我們更瞭解我們的朋友,更關心他們了嗎?我們更積極的,參與別人的生命了嗎?想想過去,除了家人,每天見面的同學、同事,然而隨著時過境遷,為什麼有些人始終與你在一起,那可是遠自臉書誕生,網路普及之前的年代。必然,固定的聯絡、見面、關心,是彼此聯繫始終未斷的原因,而不是臉書,或任何一個社群網站。

  關掉臉書第三天,第一天,第二天有些許的戒斷症狀,有時仍會下意識地滑開手機,帶點期待,然後稠悵地關掉。此時,深秋的午後,在桌前聽著窗外鳥聲啁啾,慢慢找回如何讀書、學習和研究的樂趣。原來社群網站的副作用還包括無法專注,不再思考。

 

附註:有關臉書或社群網站成癮的相關研究,國內外已多如繁星,儘管正反兩面的研究皆有,但經過這場小實驗,社群網站之於我個人的影響,還是負面大於正面。這場實驗後我究竟有沒有完全斷絕臉書,答案是沒有,但對於臉書的影響力已經有所體會,當自己出現一些焦慮症狀時,已經可以有些積極作為,比如當下立即關掉,幾天不使用,不再任由臉書擺布。有興趣瞭解社群網站成癮的相關論述,可參考此篇:Social media: how does it affect our mental health and well-being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